学科地位再攀登!
2020年8月,苏州PC加拿大网站下载正式成为,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与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江苏省血液病专科联盟·理事单位”。
众所周知,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代表着国家血液病领域的一流水平。此次成为其联盟理事单位,既是对我院血液内科学科地位的认可,也为我院在诊治相关疾病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支撑。
血液-人体流动的组织
血液也被称为人体流动的组织,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离不开它,一旦血液“生病”了,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血液病的复杂性一直是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命的刺客-“软癌”
有时候血液病的症状非常隐匿,特别是部分症状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普通的感冒发烧。
在各类血液病中,有“软癌”之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死亡率仅次于白血病的血液系统疾病。 随着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再障治疗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
01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再障发生与药物毒性作用、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免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74/10万人,男女、各年龄段均会发生。
0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血象、骨髓象等,主要分为重型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贫血:乏力、头昏、心悸、气短等症状;
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口腔粘膜、牙龈、鼻子出血;重症患者还会出血呕血、便血,甚至颅内出血症状;
感染:多数有发热症状,重症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热。
如何治疗“再障”
因再障有轻重缓急之分,每位患者病情表现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随之不同,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表现对症用药。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多以贫血、出血为首起表现症状。一般常用的对症治疗不易奏效。主要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具体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而定。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较为缓慢,病情较轻,起病及进展较慢。贫血多为主要表现,感染和出血均较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一般用综合性治疗、雄激素、必要时可给予造血生长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主要有: 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促造血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大咖·推荐
曹祥山
血液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曹教授是血液内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已有三十余年。
曾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2006年至法国皮蒂亚医疗中心进修学习。
主要擅长
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与移植;
再障、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曹教授自1992年开始从事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多篇。
2001年
开始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2002年
第一例由患者姐姐供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亲缘异体骨髓移植获得成功。同年,单分脐血移植治疗超体重白血病患者再获成功。
2003年
陕西省首例外省供髓的非亲缘异体外周干细胞移植又获得完全成功。
截至目前
已开展包括HLA半相合的单倍体移植在内的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100多例。
此外,曹教授主持和参与国防科委“十五”重点课题、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及常州市委、常州市卫生局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
科研成果分别获国防科委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常州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苏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如果您在生活中常出现出血、贫血、发热易感染等症状,请务必尽快到血液科检查清楚!
曹祥山教授坐诊时间:
每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