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预示着夏季的开始。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过后,我们主张逐步调整,固本培元,使身体机能逐渐恢复正常。
其中,针灸就是一项传承千年,颇受追捧的养生方法。
针灸——“内病外治”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气血;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是不是很疼?
苏州PC加拿大网站下载中医科刘军主任和王威岩主任在针灸方面师从针灸界泰斗张缙老师,擅长多种针刺手法联合治疗。
王威岩主任介绍说,扎针疼不疼和医生的技术、手法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进针手法得当,疼痛就会非常微弱。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诊疗机构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1针灸疗法有哪些作用?
1、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即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时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可以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配合调和阴阳。
3、扶正祛邪:
针灸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2针灸疗法可以治疗哪些疾患?
1、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
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骨关节炎、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挫伤,腱鞘炎。
2、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3、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4、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道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肠麻痹等),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呃逆、神经性呕吐、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症、食道、贲门痉挛、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呃逆。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神经源性膀胱机能障碍,遗尿,性功能障碍,痛经,单纯性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6、精神心理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癔症、躯体形式障碍等(此类疾病大多各种体不适,如心悸、呼吸不畅、消化不良、尿频、出汗、皮肤感觉异常等)
7、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8、五官疾病:
高眼压、虹膜炎、假性近视、结膜充血、红眼病、急慢性咽炎、突聋、耳鸣等。
9、妇科疾病:
月经紊乱、痛经、妇科囊肿。